继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后,我院又跨入了“双高”建设的新赛道。如何利用五年时间将我院打造成职业教育的“清华北大”,需要聚力关键突破,舞好改革龙头,切实推动学院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为使学院“双高”建设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举措更加有力,在全院营造“双高”建设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励广大教职员工全情投入到学院“双高”建设中,结合“双高”建设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即日起党委宣传部、双高建设办公室将通过人物访谈的形式,推出《“双高”建设大家谈》宣传活动,邀请学院领导、各教学院(部)负责人和一线教师、管理人员,结合各单位的“双高”建设任务和专业群建设方案,谈思路目标,谈创新举措,并为学院“双高”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1.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办学历史悠久,那么您认为“双高”建设给畜牧兽医类专业带来了哪些机遇?
我院畜牧兽医类专业自1934年开办以来,已有86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雄厚的办学实力,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累计为行业培养11000余名优秀人才,为我国畜牧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经过近20年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也赢得行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短板日益凸显。具体表现在:专业链和产业链不匹配、专业群与产业群的融合度不高、服务产业能力不强等方面。
“双高”建设是落实职教20条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是破解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治本良方,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品牌工程,为我们专业改革与建设带来了新机遇。
2.动物工程分院智慧健康养殖专业群的建设思路是什么?包括哪些建设重点?
建设思路:承载国家使命,瞄准畜牧产业高端,立足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倾力双高建设,关注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畜牧业转型升级,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食品战略贡献杨职智慧。建设重点:通过“四个打造”达到“两个提升”,实现“一个目标”。“四个打造”一是坚持能力本位,建设产教融合教育教学体系,打造畜牧产业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二是共建共享六大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服务中小企业的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三是共建共融四大智慧健康养殖基地,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四是依托“六中心四基地”,历练技术专家、行业名人,打造教育教学创新服务团队。“两个提升”一是创新“四维四径四层面”技术技能服务模式,提升专业服产业能力;二是塑造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个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高水平智慧健康养殖专业群,为畜牧业现代化、“一带一路”国家畜牧业发展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3.智慧健康养殖专业群建设方案提到“基于能力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三系统、五模块’专业特色培养体系”,请您介绍一下这个体系?
“三系统”是指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起知识培养、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三大培养系统。
“五模块”是指基本素质、动物疫病防治、动物生产、动物营养调控、牧场经营管理等五大能力模块。
4.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基本保障。在优质师资队伍打造方面,我们有哪些措施?
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们将依托“六中心四基地”,通过四项引培、五项提升,历练技术专家、行业名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育教学创新服务团队。
“四项引培计划”是指高层次人才引培计划,专业群带头人引培计划,大国工匠引培计划,产业教授引培计划。
“五项提升计划”是指师德水平提升计划,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能力提升计划,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提升计划。
5.围绕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如何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我认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难点,也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重点。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专业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通过加强专业链和产业链的衔接,构建专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同频共振,形成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二是深化“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改革。构建“政校行企” 协同治理机制,形成合作共同体;构建双向互补用人机制,共建兼职教师库和企业人才库,实现人才共享共用;构建双向支持的教学互通机制;构建人才共育机制。三是构建校企“六化”双元育人模式。即学徒选拔双元化、导师选配双元化、教学方案双元化、教学实施双元化、教学评价双元化、教学场所双元化。四是构筑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实现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实现服务社会和产业发展;促进政行校企深度合作。
目前,我院依托陕西省畜牧业协会,与石羊集团构筑的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已在定向人才培养、实现双元育人;共建校内外基地、开展项目孵化,技术攻关、应用研究;校企人才互聘、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共同开展职业培训,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乡村振兴等六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
动物医学教研室主任 薛增迪
“双高”建设之校内实训中心建设
一、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
适应智慧健康养殖形势需要,满足动物种质培育创新、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重大疫病防控、新型健康无抗饲料研发、智能化畜舍建设等重大核心关键技术需求,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吸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企业技术力量,优先打造动物疫病检测技术技能协同创新中心,辐射带动动物“疫病检测防控”、“产品安全检测”、“营养调控与饲料检测分析”、“繁殖与胚胎工程”、“临床诊疗”、“虚拟仿真”等“六中心”,形成硬件和技术人才配套、技术研发能力雄厚、支撑西北地区畜牧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综合性校内科技平台。
二、校内实训中心的功能
1. 学生培养。实训中心满足智慧健康养殖专业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对实训条件的要求,对接专业群特色培养体系的实践教学系统,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
2. 教师科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训中心可满足教师研究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需要。
3. 社会服务。养殖业的转型升级,突出优质、绿色、安全导向,“六中心”的功能涵盖了畜牧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为绿色健康养殖保驾护航。
宠物科技教研室主任 吴礼平
当前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学院“双高建设”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校园、提升信息化水平”的目标。在“双高建设”的背景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1.课程建设。混合教学已经全面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目前课程建设专业有余、开放不足,受众不应局限于本专业的学生,也应结合院部、专业特点,加大开发面向企业用户的培训课程、面向其他专业选修课程、面向公众的科普类开放课程,扩大受众面,提升社会服务功能。二是应加强团队协作,加大优质资源的开发。三是开发多种形式的课程,兼顾系统性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兼顾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如音频节目式课程)。
2.教材建设。教材内容要对接生产实际,在形式上也应与时俱进。手机已经成为多数人获取信息的主要甚至唯一的工具,易于更新、容纳多种媒体资源的电子教材要适应手机载体。学究式的教材违背年轻人的自然天性,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徒障碍,“10万+”的自媒体网文则为教材编写树立了榜样。
3.教法创新。信息时代,教师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需要培养的是分析思考能力,以及知识的搜索与链接能力。在技能训练方面,结合分院各专业和课程(如动物解剖、外科手术等)的特点,充分发挥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加深学生对技能操作的理解,减少对实验动物不必要的伤害。
4.专业升级。畜牧兽医类产业正在快速转型升级,“云、大、物、智、移”的广泛应用是其标志之一。新型的产业要求毕业生具有相适应的信息化素养,应充分整合信息、建工、经管等分院的师资及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将传统畜牧兽医专业升级为“信息技术+”畜牧兽医新型专业。
5.质量保障。注重教学过程考核,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考核;依托质量监控平台,实现师、生、校、企互评,及时反馈人才培养质量。
动物养殖教研室主任 田万强
实践教学是决定人才培养水平最重要的环节。在我院推进实施“双高”建设中,畜牧兽医专业群要强化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拓宽校外实训基地渠道,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一批校内外高水平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在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方面,我认为必须做好四个切入点和结合点。
1.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校企双方要有合作共赢的价值认同、高瞻远瞩的利益认知、服从大局的配合意识和互信互谅的包容意识,将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
2.以利益共享,互利互惠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合作则共赢、互惠则长久,把利益驱动机制作为维系校企合作关系持久运行且能不断深化的动力。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以技术培训、新产品应用、新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3.以校企创建产业(企业)学院,为企业共同培养优秀毕业生,作为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按照“一院一策”、“一企一策”的原则要求,建立健全产业学院管理制度体系,推进“现代学徒制”和“订单班”办学模式,共同培养优秀人才到企业实训或实习,让企业在用人上得到方便和实惠,同时也培养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也为学生创造了就业机会。4.以建立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职教集团,规范实践基地运行和管理机制作为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通过组建职教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建立健全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管理协调机构,为实践基地建设提供沟通协调和交流的平台。
畜牧兽医专业带头人 马乃祥
高水平智慧健康养殖专业群建设的技术路径
1、产教融合:提升人才质量
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变化的特征,按照“校企合作、产业对接,技术引领、产教融合”的专业群建设思路,开展“学历证书+智能健康养殖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产教融合培养高端畜牧产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支撑发展:担当时代使命
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承载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历史责任,融入区域发展、精准对接西北地区畜牧兽医产业并形成紧密型产教融合的命运共同体,成为支撑国家食品安全战略和中国畜牧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3、聚焦产业:服务产业升级
围绕中国西部畜牧产业优势,建设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持体系,形成集安全畜产品研发、健康养殖工艺开发、无抗绿色饲料生产技术、重大疾病检测与防控技术、高端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与应用,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平台;
4、世界水平:锻铸国际品牌
建立境外职业学院和示范牧场,招收畜牧兽医专业留学生,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共享优势的开放式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成为国际职教标准的建设者、国际资源的提供者和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协同者。
5、中国特色:坚定政治方向
畜牧兽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要扎根中国大地、回应中国需求、彰显中国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动物医学专业带头人 沈文正
“双高计划”是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大决策。职业教育现代化离不开国际化,如何才能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呢?
一要目的明确。“双高计划”初衷是使高职院校和专业群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内国际一流水平,使高职人才在国家建设中发挥战略性作用,提高我国高职教育在世界职业教育中的融入度。因此,在高水平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中,拓宽国际合作路径和加强国际化办学的目的,就是跨越式提升畜牧兽医专业群内涵建设层次,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要路径清晰。引融国际先进标准,建立适合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按照标准体系配置教育资源,引进和培养一流专家团队,培养国内国际一流人才。
三要措施稳妥。依托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和学院境外机构,开展畜牧业技术和管理培训,打造“杨凌职教”国际品牌。完善教学资源体系,打造适合国际一流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学平台。通过教师出国学习和国际专家引进,提高团队国际化教学能力。招收留学生,加强中外学生互派和人文交流,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动物工程分院办公室主任 闫红军
“双高”建设是学院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单元,在教学建设中发挥着标杆和引领作用。自学院启动“双高”建设工作以来,动物工程分院举全院之力,全员参与,通过研习文件、座谈交流、培训研讨、汇报论证等环节,完成了智慧健康养殖专业群建设方案编写与修订工作。该专业群建设内容涉及教学模式改革、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诸多内容。
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我认为我们应将双高建设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有机融合,协同整体推进。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双高计划指导意见等职业教育新文件、新精神,紧跟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密切关注畜牧业发展,提升项目建设质量;二是对标智慧健康养殖专业群建设方案,分解建设任务,责任到人,明确时间与验收要点,编制可实施、可操作的实施方案;三是做好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信息填报等服务保障工作;四是做好项目进展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检查、考核工作;五是做好项目实施各阶段资料的梳理、归档工作;六是对项目实施中的重要活动以及新做法、新成果、典型案例及时宣传报道。
一线教师 任建存
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背景下,畜牧兽医专业面向行业、产业、产业链的岗位(群)所要求的工作任务及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因此,课程体系和内容解构、重构、新建势在必行。
1.融入产业要素,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对接产业,将产业要素有机地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精准对接养殖产业链中良种繁育、环境控制、饲料加工、疫病防治、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键技术,构建智慧健康养殖系统化、层次化、方向化、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
2.融入“课程思政”和“工匠精神”,建立岗位-专业-课程三级能力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唯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有效抵御外界各种不良的影响,进而顺利地成长成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三大培养系统,培养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融入现代新技术,优化调整课程内容,打造优质课程。瞄准高端产业及产业高端,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按照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思路制定课程标准,高度对接职业标准和三级能力体系,以模块化教学为基础,聚焦集牧场规划、动物饲料加工、动物疫病防控、动物药品生产、现代化健康养殖等为主体的专业群核心课程,筛选优化课程内容。
4.融入“互联网+”,建设开放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多种资源,开发建设以项目驱动、职业岗位为标准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推进专业课程、教材、教法等资源换代升级,编写立体式、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建设开放式共享型智慧课堂的教学资源。基于MR、VR、AR智慧教室,推进实施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实现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